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

我大女儿给他妹妹做的床母像

做的怎样?






相關blog:

http://blogsearch.google.cn/blogsearch?as_q=床母


‘Buying Sleep Learning Package’ 拜床母

晚上不知怎样才睡得着。。。

问人不会,只好问神。。。

那就是床妈妈。。。 (床母啦~哈哈!)

有肉有果~

aiyor... 要上课咯~~

交学费~

缴交中。。。

缴交完毕!

希望在床妈妈的指教下,辉杰快快掌握好晚上睡觉的习惯吧~ 那么最快乐的一定是辉杰妈妈咯~

哈哈!




http://blogspot.com/search?q=床母


床母是啥咪啊?

星洲日報/快樂星期天 ‧報導:張佩莉‧2009.09.13

很久很久以前,人們相信有一位神祇,祂是孩童的守護神,庇佑孩子健康長大,遠離災厄,學習成熟。這位神祇,就是床母。

尋找一位被遺忘的神祇──床母

不久前聽人說起床母,長這麼大了,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這麼一位神祇,慚愧之際,又反過來安慰自己說不要緊,我不是閩南人,所以不認識床母。後來回家問媽媽,原來媽媽是知道的,不過家中從來沒有供奉過吧了。

打 電話到鄉團搜尋資料,發現不少人,包括年過半百的鄉團負責人,竟然也對床母聞所未聞。打給福聯會的詹麗美女士,她頓了一會才悠悠記起這位神祇,然後說了一 句“應該找不到人在拜了吧”。打給巴生福建會館,接電話的老先生揚聲笑道:“poh wu(床母的福建話發音)啊,沒幾個人拜囉,連我都沒有拜,你說還有人拜嗎?”

說是民間信仰,還是到民間找吧,冷漠的都市怎麼會有呢?!民間信仰紮根於民間,和土地越是親近的人,根紮得越深。後來,果然在瓜雪而欖、雪州萬津、柔州利民達等民風純樸的小鎮,發現不少閩南人仍然保留了拜床母的習俗。

上網谷歌,意外發現台灣的許多年輕媽媽都拜床母,其中就包括辣媽女藝人小S。小S在她的〈小S之懷孕日記〉中透露,她制伏女兒許俏妞夜啼的方法,就是傳統習俗中的拜床母!

在本土,床母是一位被遺忘得七七八八的神祇,即使有拜床母的人,當被詢及床母是誰要怎樣拜的時候,很多都摸不著頭腦答不上來。

床母知多少?

1.床母是誰?

2.為甚麼要拜床母?

3.如何供奉?

傅瑞清(霹靂布先/客家人/50多歲)

1.應該是一個神吧,不太清楚,我們客家話叫“拜床頭婆婆”。

2.“床頭婆婆”會保佑小孩子平安長大,孩子小的時候我有拜,現在孫子都沒有拜了。

3.在小孩床邊放一個香爐,每天奉上清香,有心的話也可以供奉雞腿。

林太太(柔佛利民達/福建人/40歲)

1.不知道,不過聽老人家說床母會幫忙顧小孩。

2.祖先傳下來一路都有拜,在利民達還蠻普遍的,家中有小孩的幾乎都會拜。我是80%相信床母的,因為看到自己的小孩還蠻乖。我有兩男一女,最小的在上初中二,等他滿16歲就不用再拜了。

3.有拜一位、三位、四位不等,我們家拜四位,就是拜的時候要準備4碗芋頭飯、一碗肉湯,然後點燃火水燈,用銅盤把全部東西放在床上。拜床母不用香爐,也不必上香,點一盞火水燈和燒金紙就可以了。

床母正解:古老的家神

孩子的守護神

“床母”就是床神,廣東人稱“床頭阿婆”,客家人稱“床頭婆婆”,床母是小孩出生後直至16歲的守護神。

至於床母真正的身份,說法則諸多分歧。有說床母是七娘媽,也就是七星娘娘,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神祇;有說床母是生產之神──註生娘娘部下的12個婆姐;也有說床母是擬燕子而化作神明的“鳥母”,上半身是人,下半身卻長著鳥腳等等。

床母是女神,因為臥房是私密重地,男神止步,而且生產育兒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,因此守護神祇也是女神。世世代代,床母承擔了女性在出任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。

中 國人敬天畏地,一切取之於自然,所以對自然的一切都要感恩,所以天有天神,地有地神,家有家神,而床母也是最古老的家神之一。祭祀床母根源於古人自然崇拜 中庶物崇拜,古時候衛生條件與醫療技術都不發達,嬰兒夭折的機率很高,為了祈求小孩平安長大,便有了床母。再來,人的一生中,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渡 過,人和床的關係非常密切,嬰兒的睡眠時間更長,所以人們相信祭拜小孩生活中的重地──床舖,可以讓小孩一眠大一寸,平安健康!有時候嬰兒睡覺時會微笑, 或有奇怪的表情,人們認為這是因為床母在教導小孩,所以不能吵醒他,以免干擾學習!

祭拜床母必須是在嬰兒出生後的第3天,以後每遇到孩子生病、在夜裡哭鬧,也要祭拜床母,祈求保護。農曆7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,還有逢初15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元及重陽節,皆可祭拜床母。

在台灣,民眾都在7月七日拜床母,不過在本地,幾乎沒有人在當天拜床母,也無人知曉農曆7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。

也許床母的神級較低吧,一般人都在午後祭祀床母,即在供奉了家中祖先和其他神明後,才把供品移到房間拜床母。最普遍的供品是雞酒或麻油雞,配上一碗飯,可以是油飯、蠔乾飯、芋頭飯或單純的白飯,供品要放在床的正中間,向著床頭祭拜,如此小孩才會睡得安穩。

香點了不久,就可以燒金紙和床母衣,燒完即可撤供。這是因為民間傳說床母必須全心照顧孩子,不能花費太多時間享用供品,也有說拜太久,小孩容易有賴床和拖拖拉拉的壞習性。

黃秋芳的《床母娘的寶貝》

這是一本台灣出品的童話,作者從民間的床母娘信仰得到啟發,從自身的民俗儀式視野中讓幻想啟程。

女性神衹本就不多,比起媽祖,床母的神級不大,有關床母的傳說故事也少得可憐,但這卻是一個得原型再創造的契機,所以充滿台灣宗教民俗味的基調裡,反而給了黃秋芳創作的基礎材料,再以文學的情味、趣味去蒸煉,就平白生出一個天界異想中的床母學校了!

這所學校專門訓練一群立志要成為床母的小仙女,平日修習各式各樣照顧小孩的仙術魔法,最重要的是飛行、仙術和育嬰需知3種課程。

依照床母學校的規定,一旦畢了業的床母就能去選購各種法寶,例如輕輕一撒就有漫天火花的“崑崙煙火花”、可以讓小寶寶變漂亮的“美美夾”等,在黃秋芳的巧筆想像下,各式各樣的法寶令人眼花撩亂。

從 文本觀來,鋪天蓋地而來的瑰麗幻想如煙瀰漫,但在這些吸引人閱讀的表象外,我們更可以觀察故事主角珠珠成長蛻變的過程。黃秋芳落筆的語調極其溫柔,像蓄滿 陽光的被子,暖烘烘的包圍著讀者,世界從奇幻又歸返為現實,不管有沒有床母存在,也許真正促使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就是愛。

看《床母娘的寶 貝》,看似虛構的幻想異境,其實內在精神卻完全是立基於當下的現實世界,我們的歷史記憶被召喚,我們的民俗儀式被重溫,我們呵護孩子的心透過珠珠這些可愛 的床母有了寄託,同時也在提醒我們──依民間傳說,當孩子16歲後床母會離開,那後續要給繼續成長中的孩子的愛,依然是無止盡的。如此一看,《床母娘的寶 貝》的確像是一顆包裹著愛的蜜糖,送進讀者心裡。





我們還在拜床母

星洲日報/快樂星期天 ‧報導:張佩莉‧2009.09.13

如果說我們這一代是失憶的一代,嚴重缺乏歷史與文化的記憶,那這一群住在雪州萬津的老阿嬤,她們就是我們應當珍之惜之的活字典,因為被我們遺忘的民俗,全都完好無缺地存放在她們的腦子裡面。

主文農曆7月15,中元節,下午一時許,蘇清成(56歲)和張秋蓮(50歲)祭過祖先和神明後,把燒雞、豬肚湯、海參豬腳、香菇竹筍雞腳、鹼水粿搬到頭房,準備為8歲的孫女蘇芯儀拜床母。

“兒子和媳婦不懂這些,都是我們在幫忙拜,我的7個兄弟姐妹,家裡有小孩的,都有拜床母。拜床母是祖先留下來的習俗,要一代代保存下去,小孩子有床母保佑,比較容易照顧容易教養。”皮膚黝黑的蘇清成帶著憨厚的笑容說道。

蘇家兄弟在祖家的木板屋兩旁,各自建了自己的洋灰村屋,式樣摩登,環境也更舒適了,惟唯一不變的,是供奉在家中的神祇一個也沒有少。

不過,同住在萬津直落昆侖新村裡和他年紀相仿的其他福建人,許多都不再為孫輩拜床母了,“還有在拜的,可能不到十分一吧。”

今天拜床母,媳婦上班了不在家,張秋蓮對攝影師的鏡頭怯羞,不願上鏡,於是身為小姑的蘇美芬(28歲)就全程負起祭祀的重任,瞧她手腳俐落的設供上香擲筊到最後撤供,心裡不禁有一股淡淡的感動。

聽老阿嬤講古

在雪州萬津,我們在顏進明博士的協助下,找到一些除了福建話不會說其他的方言的老阿嬤,她們大都住在直落昆侖新村,臉上深刻的皺紋像刀刻的一樣,刻劃出大半生的辛勤奮鬥。

我們這一代是失憶的一代,嚴重缺乏歷史與文化的記憶,而這群老阿嬤,她們是閩南民間信仰的活字典,打開話匣子,從南瓜如何劈開兩半變人然後鋤頭化為背脊的古老神話,到供奉床母的細節如床母錢、蠔乾飯等等,如數家珍,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全都存放在她們的腦子裡。

如果你聽得懂她們遺詞用字特別深奧精妙的福建話,你一定獲益良多。

她們一天一天的老去

洪硬/85歲

我4歲跟著爸媽到這裡,只知道自己是福建人,甚麼縣就不知道。一直以來,只要家裡有未滿16歲的孩子,我們都會拜床母,床母是保佑小孩的神,很靈驗的,遇到嬰兒夜啼或是受驚,拜了床母立刻收效!

我們家拜3位床母,一位是照顧孩子的,一位是教養孩子的,一位是抱孩子的。拜床母,要拜就得好好拜,不必張羅甚麼供品,有甚麼拜甚麼,一碗麵線也可以,只要誠心,床母就聽到。拜床母不必上香,點燈就可以,把蚊帳拉起來,放在床上拜,拜好了再把蚊帳放下。

拜了床母,孩子比較容易養,我的孫個個都有拜,考試拿很多A喲,4個孫都上大學戴四方帽喔!

陳全/85歲

以前的人,除了床母,也拜大房母,因為以前沒有醫院,都是請接生婆到家裡來,孩子在家中出世後,當天就要祭拜大房母,感謝大房母保佑母子平安。拜大房母不是在床上拜,而是在房門口,用7碗飯和一大碗湯,還有一盞油燈。後來有了醫院,沒有人在家裡生產了,大房母就沒有人拜。

嬰兒出世的第3天,才拜床母,接下來第7天、第14天、滿月、滿4個月和周歲都要拜床母。嬰兒用世後用布包著,不給穿衣服,到拜過床母後,才能穿衣。出世第3天才第一次拜床母,因為拜床母時要跟床母報告孩子的名字,如果沒有名字,就不可以拜床母。

以前女人出嫁,媽媽會給她一枚床母錢、一條嬰兒背帶和豆仁包,讓她帶進夫家,床母錢是兩枚中間穿孔的銅幣,拜床母的時候,用它來擲筊,和床母溝通用的。

鄭金妹/78歲

拜床母,就是要讓嬰孩乖乖地,一眠大一吋,一天大一天,一直拜到孩子滿16歲,成人了,就不必再拜。

我們家用蠔乾飯拜床母,用就是用蠔乾、蔥頭油、豆乾煮的糯米飯,還有一碗有金針、木耳和香菇的雞湯,祭拜的時候,床上要有3碗飯、1碗湯和3雙筷子和湯匙,還要燒金紙和床母衣。

床母衣是家婆教我剪的,3張金紙疊在一起,用剪刀剪出一個有頭穿裙子的人形,就是床母衣,和金紙一起焚燒,祭祀床母。

拜床母的時候,口裡要唸孩子的名字,請床母保佑快高長大平平安安。我是相信床母的,特別是孩子受驚,夜裡啼哭不停時,拜了床母,就可以安眠了。

我生了8個孩子,4男4女,每一個都有拜床母,孩子長大成家,有了自己的孩子,都沒有拜床母了,因為現代人生活忙碌,媽媽們都有工作,抽不出時間來拜。


讓民間信仰再抬頭

星洲日報/快樂星期天 ‧報導:張佩莉‧2009.09.13

如果有一天,人們能以真正清澈的目光看待民間信仰,我想,我們會看見一個人與自然共存的美麗世界,在這個世界,人不但與自然共存,更受到自然保護(而不是人類保護自然)!

聽了床母的故事,看了床母的祭祀,心裡像蓋了一張蓄滿陽光的被子,暖烘烘地。當堆成小丘狀的白飯和其他家鄉菜擺在床上時,我看到的,是世世代代的母親們對一代接一代的生命延續的祈福和想望。

和 許多一樣,在尊崇民間信仰的家庭長大,然後接觸嚴格的科學教育,我也曾經對民間信仰嗤之以鼻,還有這社會總是時不是冒出幾個神棍,打著某個神祇的旗號招搖 撞騙,讓民間信仰蒙上污點,叫人搖頭嘆憾。但近幾年,許是年歲漸長吧,人會不自覺地回顧自己的人生,看事情的眼光也比較寬容了,對於民間信仰,漸漸有了不 一樣的看法。

在這裡想說宮崎駿,很奇怪吧,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但在重看了幾部宮崎駿的作品後,卻彷彿有條看不見的線,引導著我把兩件事想在一起。

在 宮崎駿的作品裡,一次次看到“尊重自然的意志”、“愛惜一切生命”的理念,不管是〈龍貓〉、〈魔法公主〉、〈風之谷〉……,都醞釀著對自然崇拜的世界觀, 他筆下的孩童,心性上比成人更親近神明,他們的夢想更趨近於古老的世界觀。在宮崎駿的眼中,大自然並不只是一個純物理的世界,而是一種有生命力,甚至有意 志的世界,所以人要去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,更要去體會大自然的崇高,否則大自然會施以懲罰。宮崎駿心中的美麗世界,人類不但是與自然共存,更是受自然保 護,而不是人類保護自然。

這種對大自然的觀點,不是很像中國哲學中道家崇尚自然、強調無為的思想嗎?

我們祖先敬天畏地,一切取之於自然,所以對自然的一切都要感恩,於是天有天神,地有地神,家有家神,人人拜神祭祖,天地間的神祇保境安民,百姓得以安居樂業。歷代人安身立命的民間信仰,反映了人們敬天、崇祖、感恩的內心祈願,以及對現世生活的美好期望。

以人為本

尋訪床母的過程中,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──“老一輩人迷信,現代人不信這個了!”說得理直又氣壯,一副“我是文明人,我不迷信”的模樣。

“迷信”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為人詬病已久的社會問題,然而“民間信仰”是否完全等同於“迷信”,卻又是現今社會的集體迷思。

文史工作者李永球如是剖析:“佛教的宣傳很成功,加上現代人的觀念轉型,人們漸漸放棄傳統信仰,造成除了觀音之外,其他民間信仰的神祇都越來越少人供奉。”

他 指出:“宗教和民間信仰的分野,在於宗教有宗教師、有戒律、有天堂地獄等,而民間信仰以儒家為本,與道教關係密切,它的死後世界就是我們祖先的世界,與祖 先同在,沒有地獄。民間信仰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信仰,是非常生活化的,譬如,它可以滿足人們求福、求祿、求壽、求子等等現實需求,它就是那麼功利主義,那麼 生活化,然而功利主義之外,它也離不開忠、孝、仁、義、信、禮等儒家思想精神。”

“民間信仰沒有專業職員,沒有專業的傳揚人才,加上流傳千年的習俗人們都無法說得清楚它的由來或原因,所以被認為是迷信。宗教則有專業宗教師長,他們說的話,不完全是對的,可是卻被當作權威,被人們信服。”致力於大馬華人民俗研究的李永球這麼表示。

生命力頑強

他 的話說得鏗鏘有力:“我認為,民間信仰是最好的信仰,超逾一切宗教,最符合人性,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信仰。西亞的宗教思想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神,其他都是魔 鬼,信我者得救;印度的宗教思想相信因果輪迴,認為人生是苦的,通過行善,尤其是對宗教的佈施,下一世才會好轉,通過修行,才會脫離輪迴。只有中華哲學思 想,以人為本,要我們好好做人,通過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我們在世間就會活得更好。”

外來的宗教一般具有排他性,民間信仰因為沒有系 統性,也就沒有排他性,自古以來都是多神崇拜,眾神和諧──生病了找藥師佛,要考試了找文昌帝君,想生兒子就拜金花夫人或送子觀音,初生嬰兒拜床母……, 功能性特強,實用性特高,現世感也特別強,人們求的,不是來世,而是今世,而是當下!

民間信仰在幾千年來生生不息,面對新世紀,其生命力一 樣頑強,李永球巧妙比喻:“民間信仰宛如一間霸級百貨商場,應有盡有;現代生活仿佛一隻失去依靠的小鳥,徬徨無助,所以,應有盡有的百貨商場就可以滿足徬 徨無助的人們的心理需求,只要人們有需求,民間信仰就會流傳下去!”

請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!

在網上,看到中 國中山大學的歷史人類學家陳春聲教授對民間信仰的談話,當被詢及如何區分“民間信仰”和“封建迷信”時,陳教授道:“‘封建迷信’是個政治名詞,是在近代 出現的,希望變革風俗的一些進步的知識份子和一些政治家想開啟民智,改造風俗;同樣,‘民間信仰’作為一個學術名詞也是近代的事情,其實就是兩個不同的概 念工具在描述同一個事物……‘封建迷信’帶有比較強的價值批判色彩,背後有政治性,最終想移風易俗,而‘民間信仰’基本上是價值中立的,背後承認民間信仰 一定的合理性,不是一味的批判,更不是革命,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改變。”

關於民間信仰的研究會不會導致封建迷信的氾濫,教授非常懇切地說:“我們首先應該多去理解吧。”

“比較有同情心地去瞭解老百姓為甚麼要做這些事,要理解,要寬容的對待民間信仰,然後把裡面某些可以用的東西拿來用。”

建立基本的認知,進一步用包容和理解的態度,深入探索,這是我們對待民間信仰應持的態度。



記憶裡的床母



星洲日報/副刊‧作者:黃秀儀‧2009.09.16

年少時,我看到父母房裡的衣櫥上有個香爐,好奇問母親為何衣櫥上要放香爐?母親說,那是供奉床母娘娘的香爐,她會保佑小孩平安健康長大。所以,拜拜時,一定要講“祈願床母娘娘保佑小孩平安健康”這句話。

在 我家,逢初一十五和華人“大日子”都會拜拜床母。初一十五只是點香,大日子的話,就要在床上鋪張報紙,把香爐取下,置在報紙上,奉上一碗雞湯、一份水果、 一盤雞肉或燒肉或白切肉、一盤什菜、鹼水粿或芋頭糕或發糕和一碗白飯。然後,開始點香,大約半小時後,到屋外焚燒金紙後才能收起那些供品。再把香爐放回衣 櫥上,並要確保香要燃盡。

有時候,母親太忙,我會幫她祭拜床母。雖然少不更事,我就照著所記得的,一一完成每個祭拜步驟。偶爾,我在拜拜 時,覺得自己在說“祈願床母娘娘保佑小孩平安健康”這句話不夠認真和嚴肅,還會向床母娘娘“道歉”,再說一次,才會把香插進香爐裡。在我小小的心靈認定, 如果我不夠認真拜拜的話,床母娘娘會生氣的,就“不會保佑弟弟們健康平安”。

當需要丟筊杯時,仍須出動母親。因此,母親有時會碎碎念我們年輕一輩不學好傳統的祭拜儀式,說不定會後繼無人。當時,我們也不當一回事。時間捲入21世紀時,這樣的拜拜隨著小弟成年“被請走了”。

籍 貫福州閩清的母親緊隨外婆祭拜床母,這說來話長。話說上世紀60年代,從外地遷回老家的七姨的小孩,在晚上總是啼哭不睡,久沒祭拜床母的外婆點香對床母 說:“請您保佑小孩好好睡覺,我明天煮飯給您吃。”不稍片刻,小孩就睡了,隔天,外婆也遵守承諾,“煮飯祭拜床母”,自此之後,外孫們都平安長大,這讓母 親印象深刻。

母親說,祭拜床母的時間通常是中午之後,傍晚之前,惟有喜事時,才會在中午祭拜。至於供品也是很簡單,即使只是一碗白飯加一粒荷包蛋,滴上幾滴醬青也行。再有能力,就煮多一碗金針菜排骨湯。不用燒金紙,燒“玉扣紙”,因為床母娘娘是女的。

我從來對傳統事物充滿興趣,相信一種習俗的存在有其一定的道理,問題只在於我們瞭解多少,貫徹多少。我覺得,傳統的一切都須接受時代的洗禮,去蕪存菁,使人的心靈充實自在,將能成就一個民族的壯大。